
- 【乐妈•育儿】和孩子一起成为童书美食家
-
根据心理学研究,人的味觉关键期在4岁前,4岁前习惯了什么口味,以后很难有大的变化。儿童期的阅读经验,无疑也会对以后阅读的品味有重要的影响。如果不希望你家宝宝日后成为一个“坏品味”或“怪品味”的人,要紧的是,从小培养他/她成为一个童书美食家。儿童接受精神食粮——阅读的能力、兴趣和品味也是培养出来的,并非天生的。我们需要通过提供好的“食品”和合理的营养搭配,让孩子成为童书的美食家,而不是把“土豆大餐”当成美食。
☆零岁,开始培养小小美食家
培养童书美食家从零岁开始。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一次演讲时,有听众问他:怎样使儿童喜欢书——是靠文字呢?还是靠画?他的回答很简单:靠耳朵。
听觉是一种本能,但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。只要你愿意,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给他阅读的体验。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为孩子大声读书。
好童书推荐:乐乐趣《国学经典发声系列》,选择朗朗上口、韵律优美的童谣、三字经、古诗等作为诵读内容,即使家长没有时间给孩子读书,孩子也可以自己去按去听。
☆图画书,符合儿童特点的食品
对于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,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。心理学家对图画书的阅读提供了很多建议。比如,内容要比较容易,要适合孩子的年龄。研究表明:重复的句式、重复的词语、在同一系列书中重复出现的人物/动物形象,会降低阅读难度。书中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要不能超出孩子的理解力,使用的词汇要多数是孩子熟悉的词,书的长度也要在孩子的注意力范围之内。
好童书推荐:经典图画书往往有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比如来自法国的《乔比的生活故事》文字中包含着儿童诗歌一样的韵律,虽然是简单的小企鹅的生活故事,却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,感受和同龄孩子不一样的童年生活。
☆营养搭配,好品味的条件
如果说食品有主食,也有副食,有快餐,也有精致美食,给孩子选童书,也需要考虑各种书籍的搭配比例。
儿童图画书的分类有三种,一种是“故事书”,这种书是儿童的小说;一种是“知识书”,这种书是儿童的百科全书,比如介绍汽车的书;还有一种是“概念书”,这种书相当于儿童的广告,是向孩子“推销”某种概念,比如“相反”的概念。在儿童阅读的领域中,这三种书仿佛三种类型的“食品”,当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时,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,最好三种图书都有所涉猎。
好童书推荐:比如英国usborne出版社出版的《See Inside》系列,采用有趣新颖的翻翻形式,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,将知识生动形象的传达给孩子,既是传统意义上的“知识书”,更是“概念书”,因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接收到的不只是知识,更是全新的探索式的阅读体验。
☆亲子共读,制作美食的过程
再好的原料,不经过精心烹调也无法成为美食。好的童书同样需要好的阅读方法。把读书当成一件特别功利的事情,往往就会把读书的快乐给磨灭了。比如说提问本来没错,但让孩子像应付考试一样就很无趣。强迫孩子认字就更是如此。成人应该以玩的心态来和孩子一起读书。
经典的图画书如《米莉的帽子变变变》、《小火花》、《我才三岁嘛》等,应富于情感地读给孩子;在孩子熟悉之后,可以分角色读、表演剧、做手工活动等等。温馨浪漫的书,如《学会拥抱》,适合让妈妈来读;而夸张的、带有阳刚气息的书,如《海盗和海怪》,可以请爸爸来读。在读书之外,还可以拉着孩子聊书,或与志趣相投、孩子年纪相当的好友一起举办“小小读书会”。
“玩”书的方法,无非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:
一、坚持以享受的心情亲子共读;
二、努力营造适合的阅读环境。
正如松居直所说,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“从内心的深处、从存在的根底涌上的喜悦”。这种喜悦其实才是亲子共读最美好的地方。阅读并不是修行。成功的亲子共读的秘诀,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,通过爱的传导,让孩子热爱书籍,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。